根據031499—1998標準,棒材成品主要缺陷有:性能超標、重超標、橫縱肋尺寸超差、凸塊超標、折疊、結疤、裂紋。
避免措施如下:性能超標。排除原料冶煉方面原因,軋鋼方面應著重注意銅坯的加熱溫度及終軋后的穿水是否按規定執行。米重超差國標中規定:各種規格棒材的重量偏差為:127;14〜205;22〜50。對論重量交貨部分,既要保證負偏差有一定的量,又不能超過標準。生產過程中,應按規定按時稱重,控制好換輥、換槽后負偏差軋制。經常和操作臺保持聯系,防止因活套的波動而又重產生影響。
橫縱尺寸超差:產生縱肋小而超差的原因主要是:成品前端的紅坯尺寸偏小或張力及活套存在拉鋼。產生橫肋超差的原因是:成品前口的紅坯尺寸兩旁偏小。防止橫縱肋尺寸超差,主要是控制好紅坯尺寸張力及活套。
凸塊超標:國標中規定棒材成品的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生產中,成品上有小凸塊時,應盡快更換成品槽,防止凸塊突然增大。
產生原因:折疊、結疤、裂紋:主要是因為成品棒材前某架次的紅坯冒耳子,導衛開口度大或損壞、軋輥掉肉等原因造成。防治方法:生產中應經常通過燒木印、卡條形,檢查中間架次的紅坯情況。